“呦,您又来看我了,快到屋里坐。”正在院子里干杂活的靳德祥老人一眼认出熟悉的身影,热情招呼道。靳德祥家本是清泉镇南湾村的脱贫户,因儿子身有残疾导致生活困难,而帮扶干部们始终将他家的冷暖记挂于心,常入户唠家常、话里短,在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困难并给予帮助的同时,还把党的最新政策送到家门口,切实将帮扶工作落实落细。
靳德祥家的帮扶故事,只是山丹县交通运输局常态化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这几年,因南湾村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,21户“一对一”帮扶对象多为留守老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面对群众急难愁盼,该局帮扶干部以持续性下沉走访为抓手,巧用“碎片时间”、善用“细致心思”,从点滴小事入手,用实际行动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,让民生温度可感可触。
“各位领导,今年我们村要打造一个全县富硒绿色智慧农业示范点,车辆进出比较多,村口有一处高边坡路存在安全隐患,希望能安装护栏保障安全。”在清泉镇南湾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上,村支书赵宏业满眼期盼地说道。很快,50米崭新的波形护栏整齐地安装在进村道路上,山丹县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,高效落实帮扶举措,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。
近年来,山丹县交通运输局立足乡村振兴大局,不仅聚焦脱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,更高度重视村集体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,以完善的硬件设施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根基。位于城郊的南湾村凭借2400余亩富硒土地资源优势,成为特色农产品种植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,集体土地流转外包已成常态。随着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大型农业设备进出、农产品运输对村内道路承载能力、通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。
要想富,先修路。秉持这一理念,山丹县交通运输局全力支持南湾村产业发展。2023年至今,围绕娃娃菜、包菜、西兰花等农产品基地,累计修建7条通行道路,安装波形护栏、完善标识标线等生命安全防护设施超1.8公里。道路条件的显著改善,为特色产业注入强劲动能,村民们干事创业热情高涨,收入持续增加,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乡村振兴步伐愈发稳健。
沉下身子、心系群众,以润物无声的关怀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,点亮群众生活的希望,这是山丹县交通运输局对帮扶工作的基本准则,也是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该局将持续深化常态化帮扶机制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用务实举措诠释责任担当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,书写更多温暖故事。(张真真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